2025年4月26日,由常州刑事辩护研究院和常州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常州刑辩五人论坛-刑事辩护实务论坛”在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会议室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邀请了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副会长、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钱列阳,常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常州刑事辩护研究院院长陆柏松,江苏省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泰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志学,江苏省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常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常州市刑事辩护研究院副院长邢辉,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教授赵赤,常州刑事辩护研究院副院长朱红、孙浩、周致力、周蕾娜以及常州刑事辩护研究院研究员、刑辩律师代表、学者及司法实务专家,共同围绕刑事辩护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新时代刑事辩护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辩护业务中心副主任王琦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常州市律师协会维护律师合法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黄晓东担任主题分享环节主持人。
开幕式 :聚焦刑辩使命与法治担当
张建院长在开幕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工作人员及法律界同仁致以诚挚欢迎与感谢。张院长聚焦刑事辩护权核心议题,提出三层次思考:一是辩护权权能及其实现机制,二是权利行使外部环境,三是主体素养能力建设。期待通过论坛嘉宾们的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刑辩领域专业水平的提升。
钱列阳:《刑事辩护的内卷与出路》
钱列阳主任聚焦行业"内卷化"痛点,系统剖析刑事辩护领域低价竞争、批量接案等乱象。其指出,当前行业面临律师数量激增与案源增速不匹配、市场机制不完善、客户认知偏差等深层矛盾,导致案件质量下降、人才流失率攀升、行业声誉受损等连锁反应。针对突围路径,钱列阳强调专业化发展是破局关键,在专业领域深耕,提升自身办案能力再搭配律所赋能及行业协同,用"专业精进替代价格内耗"。钱主任的分享引发与会律师深度共鸣,为破解刑辩领域发展困局注入新动能。
陆柏松:《轻罪治理与律师辩护》
陆柏松院长阐述了轻罪与重罪的区分标准,指出轻罪治理时代已在我国开启,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和占比持续下降。然而,轻罪辩护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如程序不完善、律师辩护工作虚化、认罪认罚制度问题等,导致被追诉人权利保障存疑。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在立法层面,建议轻罪程序便宜化,推动少捕慎押、审前分流与程序出罪等,避免机械化、简单化和 “一刀切”。律师业务层面,他强调办案中应前置介入案件,主动沟通办案机关,打破“被动辩护”局面。他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律师必须提前布局,提升专业能力,更精准地发挥辩护作用,以适应时代变革,为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邢辉:《律师对于"远洋捕捞"式办案的应对策略探讨》
邢辉副院长则聚焦于当前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远洋捕捞” 式办案模式,深入剖析该办案模式对律师辩护工作带来的重重挑战,他提出律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应对:一是为民营企业开展日常专题辅导,提升合规经营意识;二是在当事人面临异地执法时,协助核实办案人员身份与手续,对违法办案行为及时报警取证;三是激活利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等有利规定,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四是及时为当事人提出立案异议和管辖异议;五是发挥辩护人诉讼权利,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六是依法申请检察机关专项监督,借助制度内力量纠正违规办案。他强调,作为律师,在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提供刑事法律服务过程中,前提是依法依规、依托是程序辩护、抓手是检察护企,重点是证据审查,并以务实的态度、专业的判断和正确的策略实现案件突围。
周致力:《辩护权利的冲突类型与演化逻辑》
周致力副院长凭借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刑事辩护中的权利冲突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指出,刑事辩护中的权利冲突多维度且复杂,不仅存在于被告人和控方之间,还涉及律师与当事人、律师与社会公众等不同主体。他认为,辩护权利冲突的处理模式正经历从对抗到合作、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他依据法律职业共同体理论和刑事诉讼构造理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冲突的建议和方法,如在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冲突中,强调双方应通过协商和沟通解决分歧,必要时可寻求司法机关的介入;在律师与社会公众的冲突中,建议律师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公众对辩护权利的理解和认同。
朱红:《职务犯罪案件的实务探讨》
朱红副院长基于自身在职务犯罪案件办理方面的实践经验,重点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024 修正)》的主要变化,深入剖析新增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法》的对比,并详细解读了修订后对律师工作开展带来的益处与弊端。她指出,律师可协助申请变更强制措施降低留置风险,强化程序监督以获得更多合法介入机会,并提前布局辩护策略以增加辩护空间。针对职务犯罪案件辩护,朱红律师提出了多项实务策略,包括加强信息透明化、提前介入策略、积极思考应对程序衔接争议、权利救济探索以及寻求法律援助和专家支持等。她强调,辩护过程中充分考虑证据链闭合、客观证据的重要性,运用电子数据恢复、轨迹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完整证据体系,同时注重程序性辩护策略以及对 “鉴定意见” 的研究。
孙浩:《电子证据—辩护数字时代的辩护革命》
孙浩副院长首先阐述了电子证据辩护的必然性。他指出电子证据已广泛应用于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司法实践。电子证据辩护若运用得当,将产生颠覆性的辩护效果。在电子证据审查环节,他分析了律师常踩的 “纸上谈兵”“形式主义” 和 “浅尝辄止” 三大误区。为攻克这些难题,他提出了两种实战方法论。其一为 “拆墙式辩护”,主攻电子证据关联性,辅以真实性标准进行侧翼包抄。其二为 “重建式辩护”,突破控方证据框架,开辟主动举证新战场,将控方提供的电子介质当作案发现场进行勘验式审查,挖掘被忽略的客观证据。
周蕾娜:《对抗与协商之间—刑事辩护模式的抉择与平衡》
周蕾娜副院长指出,随着轻罪案件比例上升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全面推行,刑事辩护从庭审对抗为中心,逐步转向审前协商与多元策略结合的新模式。她强调,协商不代表放弃辩护,恰恰相反,律师在侦查、起诉、审判乃至执行各阶段都应积极行使权利,把握协商与对抗的平衡点。她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在不同阶段通过精准辩护实现案件有利结果的实践经验,并分享了青年律师通过内部通案机制借助资深同事专业力量,快速成长的经历。最后,她指出,刑辩律师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注重协商方式与时机的把握,在复杂多变的刑事辩护环境中,实现精准、有力的权利保障。
嘉宾点评
张建、赵赤两位教授以及陈志学副会长在听完各位律师的精彩分享后,分别针对他们的内容进行了专业且精准的点评。三位点评嘉宾凭借自身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挖掘分享内容的亮点与核心要点,为与会者拓宽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进一步深化了与会者对刑辩实务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闭幕结语:深耕专业,共谋未来
钱列阳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对与会律师们的精彩分享和深入讨论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认为此次论坛充分彰显了刑事辩护领域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刑辩经验交流盛会。钱主任深刻指出,刑事辩护作为司法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肩负着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司法公正的重大使命。他殷切期望广大律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应对各种复杂挑战,在推动我国刑事法治不断进步的征程中贡献更为坚实的力量。同时,钱主任也热切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交流活动,为刑辩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刑辩领域不断迈向新高度。
本次论坛以深刻的实践洞见与前瞻的理论探索,为破解刑辩领域的发展困局指明了方向,无不彰显法律职业共同体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与使命担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刑事辩护的革新不仅是行业的自我突破,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层映照。期待广大刑辩律师以专业为剑、以责任为盾,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破局立新,以个案之微光汇聚司法进步之炬火。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 © 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08743号-1